ThinkCMF
郭蓓:主动作为 久久为功 从体教配合、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


10月20日至21日,2020年全国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在四川成都举行。培训期间,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体育局分管副局长、处长等参加了培训,并进行了经验交流。本次培训班是今年青少年体育战线最重要的一个培训班,目的是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精神,围绕前不久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政策解读、交流探讨和深入研究。为推动《意见》落实,推动体教融合工作落地生效,本会将部分专家经验交流进行逐篇摘编。


主动作为 久久为功

从体教配合、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

原上海市体育局巡视员  郭蓓


一、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政策引领

上海市从1999年开始进行体教结合工作的探索,上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上海市“教体结合”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16字体教结合指导思想。


2012年2月1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本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确定了体教结合工作以“学生体质增强、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文化学习、体教结合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完善”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规定了体育、教育部门各自牵头承担的八条工作任务(双八条)。


2016年市体育局与市教委经过近一年的商议和修订,并报请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将原来体教结合十六字工作方针扩展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多元共治”二十个字,明确了体育与教育部门在“十三五”期间各自要完成的10条主要任务。


为强化政府履职,2015年2月,市体育局联合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出台《关于开展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暨体教结合工作督导的实施意见》,制定《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暨体教结合督导标准》,对区县政府督导;主要内容为“政府履职、机制构建、发展水平、特色创新”;责任部门,为区政府,教育、财政、体育、人社局等。


2015年9月开展了专项督导试点。2017年,将专项督导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暨体教结合”工作正式纳入对区县政府2015—2020政府依法履职的综合督政项目中,十三五期间陆续对全市所有区进行督政。


二、主动服务学校体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一)从专业教练进校园培育后备人才到服务体育课改

上海各级体育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在“专业教练进校园”的基础上,进一步配送教练进学校,参与上体育课、组织体育活动课,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为保证质量,体育和教育部门还联合对这些进入校园上体育课的教练员进行了必要的培训。


2017年教育部文件出台后,教练员以兼职体育教师的身份在学校上体育课、体育活动课等得到了更好的规范管理。教练员进校园,是破解现阶段体育教师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体教结合整合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校体育专项水平的重要抓手。


(二)推进校园体育项目联盟建设,推动校园体育普及与提高

校园联盟成立以来主要在课程建设、竞赛组织、教师培训、运动队建设、科研培训、文化营造等方面开展工作,为推动校园三大球、田径普及,扩大校园三大球、田径人口,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截止2019年,上海校园足、篮、排、田联盟学校已分别达到407个,637个,204个,227个。


(三)项目一条龙布局,由点及面,不断发展

上海各区体育系统积极配合教育系统根据各自的重点及特色项目,积极采取措施“一条龙”布局、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保证了队伍的稳定、贯通,及训练的系统性。


2019年7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9年12月上海市教委、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提出在学校进行“9+X”的项目布局,1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按照与2-3所初中、4-6所小学组成“一条龙”布局单位,在课程、师资、场地、科研及评价等方面形成相关项目的高品质、系统性供给。


三、探索地方“行业标准”,服务青少年体育及学校体育

为了满足青少年参加体育培训的需求,规范体育培训市场、防控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风险、为参加体育的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没有全国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尝试建立地方行业标准。

 

随着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迅速发展,教练员短缺成为瓶颈,为破解在无法增加编制的情况下扩大教练队伍的问题,从2014年底开始实施“草根教练“计划。足球、篮球、旱地冰球、射箭、网球、儿童青少年体适能等多个项目相继开展,到2019年底,全市发展到6000千名持证的大众教练(青少年教练)。


四、不断融合赛事体系,体教双方共同组织竞赛

2008年,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会与上海市中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合并,改为上海市第一届学生运动会,由体教双方共同举办。为避免体教双方的赛事时间冲突,从2011年起,体教双方每年共同协调、安排年度竞赛计划。有体育系统的比赛,教育系统的比赛及体、教两家共同举办的比赛。双方共同举办的部分比赛形成了品牌赛事。如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比赛、市中小学生暑期乒乓球赛、MAGIC 3 中学生篮球赛等。


五、为了每一个运动员的终身发展,加强运动员文化学习

强化优质教育援体,由优质学校对市级体校文化教育工作进行“托管”。2011年开始,在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分别与优质学校建立了委托管理关系,通过三轮托管,对口优质学校为体校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六、几点体会

一是努力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善于运用教育现成的政策既减少矛盾,还容易办成事。三是换位思考,主动融入。四是善于行使国家赋予体育部门的权利。五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首先在观念上真正从小体育走向大体育。作为体育人,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清楚地认识到,小体育是以体育系统发展、以金牌为出发点,而大体育是以推动全社会体育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群众健康第一为出发点。同时要认识到,体育的本质是教育,在青少年阶段,青少年的主业是文化学习,即使是体校的学生,其身份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因此,青少年体育的普及与提高,体教融合是最佳路径选择。体教融合不是目的,是路径,是手段。要从体教配合、体教结合,努力走向体教融合,即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工作理念的融合、工作目标的融合、工作任务的融合、工作平台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