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CMF
裴立新:落实《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谋求新发展

10月20日至21日,2020年全国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在四川成都举行。培训期间,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体育局分管副局长、处长等参加了培训,并进行了经验交流。本次培训班是今年青少年体育战线最重要的一个培训班,目的是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精神,围绕前不久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政策解读、交流探讨和深入研究。为推动《意见》落实,推动体教融合工作落地生效,本会将部分专家经验交流进行逐篇摘编。


落实《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谋求新发展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解读

广州体育学院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

裴立新教授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青少年体育改革的重大部署,《意见》实施必将对青少年体育产生重大影响,带来一场全面的深刻的变革,青少年体育亦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解决长期影响发展问题的好机会。

一、“十四五”有利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标志着终结“应试教育”进入倒计时。“应试教育”核心是只注重结果评价。这个指挥棒对曾经整个社会价值观及资源利用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唯有改革现行教育评价制度,才能把青少年从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才会有更多时间去锻炼,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二)健康中国系列政策文件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做出了部署。《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部署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三)《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高点站位、立足长远,坚持大局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一体系,精确施策,推动体育教育思想融合、目标融合、资源融合、措施融合等全面融合。推动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消除体制性障碍,青少年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

二、领会《意见》内涵,做好落实工作

(一)《意见》性质、作用。《意见》是促进体教融合的政策措施组合,是深化青少年体育改革的部署。非常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同时在具体举措中又蕴涵着具有创新价值的新理念、新趋势和新方向。如:学校体育要实现全员参与,需要建立人人享有学会、勤练和常赛学校体育体系,这种变化颠覆了体育课蹦蹦跳跳的传统观念和简单化模式,这种理念变化产生的导向作用推动形成学校体育新发展趋势。

(二)体教融合什么,有没有侧重点。融合是《意见》关键词,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融合形成“六个共同协同模式”。一是理念融合是深化教体融合行动的先导,决定着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理念融合涉及两方面,一方面坚持大局意识,消除领域意识,破除部门思维,摒弃部门立场,没有“你的”“我的”之分,只有党和国家的事业,只有人民的利益、青少年的利益。另一方面,发展理念转变,学校体育的发展要转变观念,从过去仅仅注重增强体质,向学会、勤练、常赛转变。二是目标融合是理念融合的努力方向和具体行动。三是资源融合是实现目标融合的保障。教育资源多在学校,体育资源多分布在社会且专业化程度较高,二者具有很强互补性。四是政策措施融合为体教融合目标任务的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各项融合运作顺畅,提供了政策保障。通过融合在六个方面形成共同运作的模式,共同普及青少年体育技能、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共同推动体校改革、共同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共同培养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共同加强青少年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开放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确保《意见》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形成青少年体育治理新格局。

(三)《意见》提出了中国特色体教融合的青少年体育体系框架。从理念到体制机制,从活动到组织,从训练到竞赛的架构。如《意见》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出“健全学校体育相关法律体系”和“丰富完善体育教育体系建设”,要“建立分学段、跨区域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立衔接有序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和“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等。

(四)《意见》坚持解决问题导向。《意见》60余项具体举措,针对性很强,个个都能从实现中找到对应问题,逐条对应、逐一破解,精准施策。着力解决长期困扰发展的如“运动员就学、升学”“赛制统一”等问题。在解决涉及青少年体育工作者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如体校教师“同等待遇”、学校体育教师“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和退役运动员当体育老师等,提出许多创新举措办法,如“探索先入职后培训”等。

(五)《意见》拓展了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途径。《意见》对三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阵地巩固做出部署:一是深化体校改革,巩固完善传统培养模式,继续加强和提升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支撑。在突出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创新性提出: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以适当形式与当地中小学校合作,为其提供场地设施、教学服务、师资力量等。二是以学校体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础阵地。《意见》提出并从多个方面推动建立国民教育体系内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新途径。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对口升学通道,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三是开放办体育形成全社会合力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新格局。通过社会体育俱乐部尤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渠道。《意见》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立衔接有序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

(六)《意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设计和整体性。如《意见》探索支持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政策办法。支持体育高等院校在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智库作用。鼓励引导体育高等院校、有体育单独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加大培养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力度。支持体育职业学院,加强相关专业建设,遴选建设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中小学校青训教练员。支持体育高等院校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院,探索在专科、本科层次设置独立的足球、篮球、排球学院。研究制定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的同时,探索灵活学籍等制度,采取综合措施为有体育特长学生创造发展空间,为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学生提供升学通道,解除后顾之忧。

(七)找准落实《意见》的着力点。《意见》落实着力点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比较重要的是实施机制和协同机制。从实施机制来看,体育、教育事业大政方针由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意见》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性,所以就要看体制机制,体制是组织机构及分工定位,机制则是体制内部的运行方式或完成工作的一套方式方法,亦可将机制理解为体制内部的游戏规则,其核心是制度。结合存在问题看,虽然称为“体制性障碍”,但实际上机构或组织结构性矛盾并不突出,突出的是运行方式方法矛盾,《意见》提出的37项政策措施主要亦是针对机制问题,所以落实《意见》的着力点应在实施机制上,即如何以更加高效科学的方式方法推动《意见》落实。从建立部门协同机制来看,《意见》提出60余项具体举措中的三分之二,需要通过体教共同协作完成,即通过建立协同机制畅通实施渠道。

(八)结合实际做好《意见》细化工作。《意见》出台解决了理念和顶层设计的问题,发展蓝图有了,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抓落实有一项非常重要具体的工作就是结合实际细化内容。《意见》具体举措都比较原则,需要进一步研究细化。如“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制定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制度”等问题,。 

(九)把握《意见》落实时间结点,做好推进部署。《意见》落实应该有时间结点,可根据实际情况有先有后,或者先易后难,或者同步推进。根据部门分工部署,近期:制定实施办法,建立部门协同机制,亦可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根据要求纳入规划。至2021年底:全部内容形成与地方实际结合的具体办法措施,推动落实或开展试点。这里的落实主要强调的是文件转化为实施方案,并不是实现目标。至2025年底:建立完善的实施机制,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建立中国特色体教融合的青少年体育体系。